輕質碳酸鈣用哪里
重質碳酸鈣和輕質碳酸鈣只是化學分子式相同,外觀相似而已,實質上無論其理化性能還是加工方法均有很大的區別。
首先兩種產品的加工方法不同:
重質碳酸鈣的加工主要是通過機械破碎、研磨的方法實現的;輕質碳酸鈣的生產是通過化學反應沉淀后制取的。后者比前者的工藝復雜的多,要求也相應嚴格的多。
其次兩種產品的理化指標不同,區別如下:
(1)堆積密度大小不同 這是二者明顯的區別,重質碳酸鈣的堆積密度為0.8~1.3g/cm3,輕鈣的堆積密度只有0.5~0.7g/cm3,而納米碳酸鈣產品的堆積密度可達0.3g/cm3以下。
⑵白度大小不同 重鈣產品相對雜質較多,白度一般為89~93%,而輕鈣產品白度一般為92~95%,部分產品可達96~97%,這是輕鈣產品常用于淺色制品的主要原因。
⑶水分含量大小不同 重鈣產品水分較低,同時也較為穩定,一般為0.2~0.3%,一些重鈣產品甚至可達0.1%;而輕鈣產品水分一般為0.3~0.8%,且水分穩定性較差,有時會有一定的波動。
⑷粒徑大小不同 重鈣產品目前還只有微米級產品,粒徑一般為0.5~45μm,明顯大于輕鈣粒徑。⑸晶型不同 重鈣產品均為不規則形態,也稱無定型,而輕鈣產品的晶型一般較為規整,如普通輕鈣以紡錘形為主,而納米碳酸鈣以立方體晶型為主。
第三應用過程不同 重鈣產品主要用于造紙、橡膠、塑料等行業,填充量較大,主要作為體積填料,而輕鈣應用范圍更為廣,主要以體積填料為主,而其中的超微細(俗稱納米級)碳酸鈣已經具有功能填料和體積填料的雙重角色,填充量較少。
綜上所述,因重鈣不能替代輕鈣而兩者的加工成本差距和應用范圍不同導致價格相差較大。
由于兩種產品的理化性能相差較大,不能一概而論的誰能替代誰,從產品的細度來說,輕質碳酸鈣比重質碳酸鈣細的多,輕質碳酸鈣在塑膠料中能均勻分布,分散性要好,使得膠料的顏色均布性,膠料的強度、韌性、抗疲勞性等綜合機械性能均得到提高,膠料生產造粒過程中的摩擦系數也小,使得塑膠的造粒能力強,同時塑膠產品表面光滑,成型能力也會加強。但由于分子之間的吸附力的作用,高細度的填充料之間容易發生團聚作用,反面會降低填充料的均布性以及綜合機械能。并且輕質碳酸鈣的沉降體積比重質碳酸鈣大,在塑膠中可以增加體積,減小重量。 但輕質碳酸鈣比重質碳酸鈣細吸油值大,膠料吸光性就會增大,產品表面就會呈現亞面或霧面效果。所以在塑膠行業中往往采用輕、重質碳酸鈣混合加入的方法。 再比如在橡膠行業中加入重質碳酸鈣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容積,降低成本對橡膠本身的性能提高不大,而輕質碳酸鈣除了具有重質碳酸鈣的作用外,對橡膠的性能還能有一定的提高。 另外從生產上來說,中國是一個石灰巖礦物大國,但決非取之不盡,用之不決,優其是高純度、高白度的重鈣礦石是十分稀少的,每開采一噸的重鈣礦石,就會造成數噸的礦渣,對環境的破壞遠大于輕鈣,比如南方某縣的碳酸鈣粉體是其支柱產業,在大力開采數年后重鈣資源也開始接近枯竭,這種情況已非罕見。而輕質碳酸鈣生產對礦石的要求不太高,對環境的破壞較小,必然會占據更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