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牌農用尿素正確使用方法
尿素,又稱碳酰胺,是一種白色晶體,是簡單的有機化合物之一,也是目前含氮量高的氮肥。作為一種中性肥料,尿素適用于各種土壤和植物。它易保存,使用方便,對土壤的破壞作用小,是目前使用量較大的一種化學氮肥。工業上用氨氣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合成尿素。
尿素含氮量高,施用后效果明顯、無副 作用,它既可作基肥、追肥,還可作根外追肥,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喜愛。但若施用方法不正確,施用時期不適宜,就會導致其利用率明顯下降,嚴重時利用率僅為10%~20%。種植戶既花了錢,又浪費了時間,但卻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甚至還可能引發引發"肥害",危害作物,因此,正確、科學地追施尿素非常必要。
上海浩羅實業有限公司分享尿素的正確使用方法給大家
1、平衡施肥:
尿素是純氮素化肥,不含作物生長必需的大量元素中的磷、鉀,因此,做追肥時應在測土化驗的基礎上,采用配方施肥技術,平衡施入氮、磷、鉀肥。先把作物全生育期所需的全部磷、鉀肥和部分(30%左右)氮肥結合整地底施。再把剩下70%左右的氮肥(可以用尿素)作為追肥施入,其中作物的需肥臨界期、大效率期追施60%左右,后期追施10%左右。只有氮、磷、鉀3種肥料合理配合、科學施入,才能使追施尿素的利用率提高。
2、適期追施:
在農業生產中常??梢钥吹揭恍┎缓侠淼氖┓尸F象:每年開春后的小麥返青期,農戶借澆返青水的機會將尿素撒施或沖入麥田;玉米苗期,農戶在雨前將尿素撒入田間;白菜苗期隨澆水將尿素沖施;番茄在苗期澆水時沖施尿素等。這樣追施尿素,雖說肥料用了,但浪費現象嚴重(氨氣揮發,尿素顆粒隨水流失),還會導致營養生長過旺,小麥、玉米后期倒伏、番茄“吹花”、白菜包心推遲等不良現象發生。
每種作物對氮、磷、鉀的吸收都有一個特定的臨界期(即作物對某種元素吸收特別敏感的時期)。此期缺肥(氮、磷、鉀),作物的產量降低,品質下降,影響巨大,即使以后再施入充足的肥料,對作物產量、品質的影響也無法逆轉。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效率期,即此期施肥作物可獲得較高的產量,作物對肥料的利用效率 高。由以上分析可見,只有在作物的營養臨界期和大效率期追肥,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作物達到高產、優質。
尿素做追肥時,應在作物的需氮臨界期、應在效率期之前1周追施。不同的作物其需肥臨界期、效率期不同,應區別對待,合理施用。比如小麥、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需氮臨界期在分蘗期、穗分化期,棉花在蕾鈴期等。氮的大效率期小麥在拔節至孕穗期,水稻在分蘗至拔節期,玉米在大喇叭口期,番茄在結果期,白菜在蓮座期,向日葵在花蕾期,大豆在初花期等。
3、適時追肥:
尿素為酰胺態肥料,需要轉化為碳酸銨被土壤膠體吸附,進而被作物吸收,這一過程需要6~7天,此間尿素首先被土壤中的水分溶化,后緩慢轉化成為碳酸銨,因此,尿素做追肥施用時,應在作物的需氮臨界期和肥料大效率期前1周左右施入,不可過早或過遲。
4、深施覆土:
施用方法不當極易造成尿素隨水流失、氨氣揮發等氮素損失現象,浪費肥料,耗費人工,還極大地降低了尿素的利用率。
正確的施用方法是:在玉米、小麥、番茄、白菜等作物上施用,應在距離作物20厘米處,挖15~20厘米深的穴,將肥料施入后用土蓋嚴,在土壤不是太干旱的情況下7天后澆水。當土壤干旱嚴重確需澆水時,應小水輕澆1次,不可大水漫灌,以防尿素隨水流失。在水稻上施用時,應采用撒施,施后保持土壤濕潤,7天內不能灌水,待肥料充分溶化被土壤吸附后,可澆1次小水,而后再晾曬5~6天。
5、葉面噴施:
尿素易溶于水,擴散性強,易被葉片吸收,對葉片損傷較小,適合做根外追肥,可結合作物病蟲害防治進行葉面噴施。但做根外追肥時,應選擇縮二脲含量不超過2%的尿素,以防損傷葉片。根外追肥的濃度因作物不同而有差別。噴施時間宜在下午4時后,此時蒸騰量小,葉面氣孔逐漸張開,有利于作物對尿素水溶液的充分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