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白粉是怎么來的?
1、鈦礦粉碎
將購進的鈦礦砂用雷蒙機或者風掃磨等粉碎成符合工藝要求的鈦礦粉。
2、酸解
用濃硫酸分解鈦礦,制取可溶性的鈦的硫酸鹽。鈦鐵礦的主要成分為偏鈦酸鐵(FeTiO3),是一種弱酸弱堿鹽,可以用強酸把它分解。這個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最高溫度達250℃。
3、沉降
酸解浸取、還原以后含有可溶性雜質和不溶性的雜質。鐵、釩、鉻、錳等金屬的硫酸鹽為可溶性的雜質,在結晶或水解、水洗的過程中除去。不溶性雜質中的大多數(如未分解的鈦礦、沙粒等)靠重力的作用可以自然沉降除掉。不溶性雜質中的另一部分是硅和鋁的膠體化合物,以及一些早期水解了的鈦,數量不大,但穩定性高,需要另外加沉降劑,強化沉降澄清過程。
4、洗渣
通過用板框壓濾機壓濾的辦法回收其中的大部分可以溶解的鈦元素,不溶性鈦和其他的未溶解雜質作為廢渣排掉。
5、結晶
分為冷凍結晶和真空結晶。主要目的就是使鈦液的溫度降低。
冷凍結晶是利用制冷介質(液氨或者氟利昂或者溴化鋰等)的蒸發帶走熱量,使冷凍鹽水溫度降低,同時帶出部分結晶水,然后將其分離除去。
真空結晶是根據溶液絕熱蒸發的原理,利用閃蒸的方式使鈦液中的水分快速絕熱蒸發,吸收鈦液的熱量從而使鈦液的溫度降低,同時帶出部分結晶水,然后將其分離除去。
6、鈦液壓濾
鈦液中肉眼看不到的懸浮雜質必須要精密過濾。利用板框壓濾機,并以木炭粉(或者硅藻土、珍珠巖)為助濾劑進行壓濾,利用木炭粉的強吸附作用進一步除去鈦液中的不溶性雜質,達到凈化的目的。
7、濃縮
將鈦液的濃度提高到水解所要求的指標。鈦液的濃縮必須在較低溫度下進行。利用溶液在真空狀態下沸點降低的原理,在低溫下使鈦液沸騰,將鈦液中的水分蒸發掉,使精濾后的鈦液濃度得以提高,以符合水解要求。
8、水解
是二氧化鈦從液相(鈦液)重新轉變為固相的過程。鈦液具有普通離子溶液的性質,在PH值>0.5時便發生水解。通過控制加熱的速度,使鈦液按照需要的水解速度發生水解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鈦粒子。
9、水洗
水解后的水合二氧化鈦含有硫酸以及鐵、鋁、錳、銅、鎳、釩、鉛等離子,如果隨著水合二氧化鈦進入轉窯,經過煅燒會生成相應的氧化物,顯示各種顏色。利用洗滌用水和水合二氧化鈦中雜質離子的濃度差將雜質用水除去。
10、漂白
經過初次水洗的偏鈦酸,在一定的濃度下,加入定量的濃硫酸,使部分偏鈦酸與濃硫酸反應生成硫酸氧鈦,然后加入鋁粉,把硫酸氧鈦溶于水中的四價鈦還原成三價鈦,保持漂白以后的料液中有一定量的三價鈦,把在水洗過程中又被氧化的鐵離子還原為低價鈦鐵離子,使偏鈦酸洗滌的更徹底。
11、鹽處理
偏鈦酸在煅燒前需要加入的不同類型的添加劑使煅燒過程中,溫度適當,內部變化平穩,成品的二氧化鈦具有穩定的晶型,良好的色相、光澤,較好的著色力、遮蓋力,較低的吸油量和合適的晶粒大小、形狀,以及在使用介質中良好的分散性。
12、煅燒
是把水合二氧化鈦經過脫水、脫硫轉變為銳鈦型二氧化鈦。高溫下,將水合二氧化鈦中的游離水、結合水、三氧化硫等除去,然后在高溫區進行晶型的整理和轉化,形成二氧化鈦的顆粒料。
13、粉碎和包裝
物料在雷蒙機內,經過高速旋轉的磨輥和磨環的撞擊,迅速被粉碎,再經過分級葉輪的分級,粗料返回粉碎室細料進入袋濾器,經星型下料器進入螺旋送料器,送至成品料倉,進行包裝后即為成品。
- 上一個:
- 國產鈦白粉的補強作用
- 下一個:
- 影響鈦白粉遮蓋力和白度的因素